ART

LEANDRO ERLICH: SEEING AND BELIEVING 錯置藝術的假象與真實

一月 9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ART, MAGAZINE, NEWS

LEANDRO ERLICH: SEEING AND BELIEVING 錯置藝術的假象與真實

二十世紀的著名文學家波赫士將現實當做一種神祕的知識,透過錯置時空的使用與融合奇幻與歷史情節構築一個迷離撲朔的世界。同樣來自於阿根廷的當代藝術家Leandro Erlich,受到了這位文藝界前輩之影響,以及希區考克、大衛林區、布努埃爾等擅長將荒誕、虛構及懸疑融合於電影之中的導演啟發,以自身作品對觀眾發出邀請,藉著親身體驗與觀看,引導人們思考現實中的假象與藝術構成。 『Leandro Erlich: Seeing and Believing』展覽自11 月18 日起至來年4 月於日本森美術館做展出。本次展覽共展出了藝術家早期到最近的四十件作品,為其目前為止最大型的個人獨自展覽。從大型裝置到影片創作,Erlich 的作品經常乍看之下與一般平凡景象無異,但近一步仔細接觸便會發現其中的驚喜創意。他的藝術作品與觀眾間產生密切的連結,強調現場的互動體驗,而其中的視覺錯置與聲音效果總是讓觀者帶來一場超乎理性的感官知覺刺激。 例如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Swimming Pool」,以強化玻璃區隔出兩個樓面,使下層的人群彷彿被困在游泳池中,卻依舊呈現出一片祥和平靜毫無掙扎的怪異奇景,而站在泳池邊的人們只能看著底下的群眾隨水面波動扭曲;另外Erlich 最代表性的系列創作,則是針對展出城市的建築風格進行取材,利用鏡中倒影的錯覺現象,將建築外牆平放在地面上任觀眾自由趴著或躺著,同時擺放一片傾斜45 度的大鏡面,營造出人們反地心引力,飛簷走壁的怪誕情景。 除了富有高度的娛樂性質外,Erlich 的創作當中也蘊藏了其對現行社會問題的反思與批判,包含像是權威式結構、少子化⋯等等。當然,還有最想和人們所分享的理念:不要相信雙眼所看到的東西,因為人類都會不自覺地被慣性行為及刻板印象所蒙蔽,唯有打開五官用心去體驗與了解,被遮蓋住的真實世界才會清楚顯現。∞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2 / 2017年冬季號】

超現實的現實 「達利/杜象特展」MAGNIFICENT DALÍ &DUCHAMP

十一月 22nd, 2017  |  by  |  published in ART, MAGAZINE

超現實的現實 「達利/杜象特展」MAGNIFICENT DALÍ &DUCHAMP

說到 20 世紀最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不得不提到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與馬賽爾.杜象(Marcel Duchamp),兩位性格迥異,卻擁有絕佳友誼的忘年之交,相差 17 歲的他們,不僅個性不同,創作上也多所不同,但 卻意外地擁有一些有趣的共同點,常在生活中分享許多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態度與想法,並誠摯地反應在作品中。「達利 /杜象特展」(Dalí / Duchamp)將於今年 10 月起,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展出,展覽橫跨三 個展間,從兩人的友誼說起,貫穿藝術、哲學到創作之間的連結,超過 80 幅畫作、雕塑、現成物、攝影、手稿、影片 等五花八門的素材,展示兩位傳奇藝術家的創意與智慧。 達利與杜象相識於 1930 年代,透過共同的超現實主義朋友圈認識,兩人的友情是在杜象首度前往西班牙卡達克斯 (Cadaqués),拜訪住在小漁村附近的達利後,開始升溫,幾年後杜象甚至在當地租了間小屋,開始兩人消磨夏日的美 好時光。乍看似乎八竿子打不著的達利與杜象,性格上毫不相同,相較於達利宛如天才般自傲的明星光環,杜象倒是格 外的安靜與低調,然而,兩人卻自認是彼此最佳旅伴,如出一轍地享受一個人的自由時光。 兩人除了有共同愛用的藝術元素,更都是發掘並善加運用「拾得物」(found objects)創作的先驅,也曾多次在公開 場合讚美彼此。嚴格來說,這樣的兩個藝術家能夠惺惺相惜,應歸因於兩人天性上都有幽默且好質疑的性格,以及熱愛 挑戰傳統的叛逆價值觀。 「達利/杜象特展」分成三大展區:「Identities」探索達利與杜象的發展,年長達利 17 歲的杜象,發展期也與同期 新銳藝術家有類似軌跡,從繪畫開始,一路嘗試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也因為畫家身份受到公眾關注, 但他的繪畫生涯止步於 1918 年,展覽則呈現了兩人在繪畫上作品的對照。 「Highlights」區展出兩人運用拾得物的創作,有別於 繪畫的表現,兩人在現成物的藝術創作格外有趣,也備 受國際矚目,從這區也能看到更多兩人分享藝術與生活 的創作影響。最後「Experimenting with Reality」將呈現 達利和杜象對於時間、空間、能量、重力與量子理論等 的創作靈感,也顯現兩人都熱衷於探索超現實的創作魔 力。展覽自今年 10 月起至明年 1 月,有機會到倫敦,千萬不要錯過這場精彩的大師交流!∞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2 / 2017年冬季號】

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 海底迷蹤發現寶藏!

八月 17th, 2017  |  by  |  published in ART, MAGAZINE, NEWS

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 海底迷蹤發現寶藏!

藥丸餐廳、蝴蝶標本、泡在福馬林裡的切片小牛,每次 出現都震撼全球的英國藝術家 Damien Hirst,這次將腦 筋轉到海底世界,展出耗時十年從海中殘骸撈出的各式 珍稀寶藏。一則神秘的傳說故事、塞滿兩間博物館的 189 件展品,這場魔幻大展『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出自難以置信的殘骸中寶藏)自 4 月起於 義大利威尼斯盛大開展。0 儘管褒貶不一,Damien Hirst 毫無疑問是本世紀最具 話題性與爭議性的英國藝術家,這次展覽更如同標題 的 「Unbelievable」,以一艘兩千多年前載滿珍稀寶物, 準備進貢太陽神廟的船為故事背景,這些沉入海底的寶 物殘骸,直到十年前才被打撈重見天日。為了貼近真實, Damien Hirst 更真的將一系列重金打造的寶物扔入海底, 等待一段時日後才撈起,以貼近海底殘骸的樣貌;展出內 容則有原始和打撈搶救後的對比版本,以及打撈的紀錄, 讓觀眾可以透過三種角度,一窺這場奇幻傳說的背後真 相,也是 Damien Hirst 試圖帶給這「後真相世界」的藝術 反思。 展覽至今年 12 月,於威尼斯皮諾特私人美術館(Pinault Collection)旗下的格拉西宮(Palazzo Grassi)和海關大樓(Punta della Dogana)展出,至於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如同 Damien Hirst 的回應:「相信你所相信的。」藝術這 檔事,就讓觀眾親眼見證與判斷了! ∞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1 / 2017年秋季號】

THE ORIGINAL MAD MAN: 廣告狂人真實版

八月 10th, 2017  |  by  |  published in ART, MAGAZINE, NEWS

THE ORIGINAL MAD MAN: 廣告狂人真實版

論及美式插畫風格,大多會與色彩強烈、寫實鮮明的形象聯想在一起,而這淵源其實是受到了美國戰後商業藝術浪 潮的深刻影響,在當時沒有大量的拍照攝影、更沒有電腦與繪圖軟體等工具的時空背景下,手繪插圖成為雜誌、廣 告商不可或缺的重要宣傳媒介,而當時其中一位重量級插畫家即為麥考利康納(McCauley Conner,簡稱麥康納 Mac Conner),位於美國威明頓的 Delaware Art Museum,近期特展『The Original Mad Man: Illustrations by Mac Conner』, 展出美國插畫家麥康納的 70 幅原創繪畫。 生於 1913 年,在 50 年代廣告產業大興蓬勃的年代期間,麥康納就如同知名美劇「廣告狂人」中的角色般,以麥迪遜大道為據點,先後曾經為許多商品創作過廣告插畫,其作品也散落於女性流行雜誌 Redbook、Cosmopolitan、Good Housekeeping 及 McCall’s 等大眾刊物,插畫內容包含當時的戀愛觀、家庭、男女性別角色、政治等相關題材,因此不 僅僅是藝術創作,後人更將其作品視為一個代表性的時空膠囊,從中能了解戰後的商業藝術創作者是如何協助新建立與 奠定現今所謂的「美國風格與文化」。 已經超過一百歲的麥康納自己本身就是一部活歷史,經濟大蕭條期間,麥康納進入了費城博物館所辦的工藝美術學校 及紐約中央藝術學院修習繪畫創作。其後正式成為職業插畫家,50 年代到 60 年代間為其作品產量最鼎盛時期,恰巧也 遇上美國戰後空前絕後的經濟向上發展,紐約取代了長期占據西方文化文藝重鎮的巴黎,形成富裕繁榮的消費社會,他 與同行們辛勤地在不同廣告公司為商業巨頭工作,就連美聯航、福特汽車都是麥康納的客戶,而自 60 年代攝影技術興 盛起並逐漸取代手繪藝術地位,麥康納也將主力由雜誌轉往其他書籍封面設計等處。 在麥康納的作品當中,不時出現婦 女的經典紅唇與復古捲髮,而他筆下 的男性亦是講究服裝儀容,像是穿著 風衣、梳起西裝油頭,擅長描繪特寫 情境,並運用大色塊來製造圖畫的誇 張戲劇性,濃厚的時代氛圍加上帶有 張力的構圖成為其金字招牌特色,也 反映了當時在藝術圈中所掀起的巨大轉變。 本次展覽內容除了精彩畫作之外, 還可見到麥康納的作品草稿真跡以及 影像訪談等等,展期將至 9 月 17 [...]

THE CLEANER – MARINA ABRAMOVIĆ 回顧瑪莉娜

七月 24th, 2017  |  by  |  published in ART, MAGAZINE, NEWS

THE CLEANER – MARINA ABRAMOVIĆ 回顧瑪莉娜

「唯有當文字不再存在,人與人的溝通才真正的開始。」—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你也許不曾真正親眼參與她的行為藝術作品,但絕對曾經從 紀錄片、影像、媒體報導中,為她近乎瘋狂卻無比寫實的藝術行動給觸動與感動。被譽為本世紀行為藝術教母的瑪莉娜.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四十年來曾多次以各種極具爭議的行為藝術作品攻佔媒體版面,也進攻世界各大美術 館。今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Moderna Museet)策劃 了一檔「The Cleaner」瑪莉娜回顧展,搜集她過去 40 年來重要 作品,邀請大眾再次感受行動藝術教母歷年來透過藝術在世界挑起的議題與反思。 瑪莉娜致力從表演中探討表演者與觀眾間的微妙連結,更多 次透過行為藝術挖掘人性的黑暗面,也曾透過行動實驗解剖人性底層的寂寞,「即便是早期作品,瑪莉娜都能打破既定的創作界線,從作品規模到表演形式,甚至是藝術家本人與觀眾之間的微妙連結,都深深滲透每一件創作中。」策展人 Lena Essling。 本次展覽集結超過 120 件作 品,包含與德國藝術家烏雷(Ulay)合作的「關係系列」(Relation Works),1995 年引起軒然大波的驚悚「洗鏡系列」(Cleaning the Mirror)等,還有她早期的畫作,透過影片、裝置、攝影及現場演出等形式,重 現瑪莉娜的重點創作,邀請新舊觀眾一起感受瑪莉娜強烈又深刻的行為藝術魅力,也透過這次回顧展留下瑪莉娜創造的歷史軌跡。∞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0 / 2017年夏季號】